什么叫社区银行(中央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
1882年,德国社会学家f托恩尼斯(F. Toennies)首次提出了“社区”一词。他认为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是:一定的区域;有一定的人群;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相应的管理机构;有各种满足会员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生活服务设施。在中国,“共同体”一词最早由费孝通提出,泛指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以同质人口为生活主体的社会共同体。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小区是指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尤其是城市中的住宅小区。
作为社会共同体,共同体中的个人或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这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服务需求,也为金融机构创造了商机,社区金融应运而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社区金融是指以银行有形或无形网点为依托,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向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活动。
这里的社区是指各种社会资源的聚集区,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经济要素的集合,包括居民、企业、资金、信息等。可以是居住社区、综合商业社区、商业物流社区、工业企业集群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人文医疗社区等。社区金融业务的主要客户是人类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基本属于零售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体。
一是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的尝试
为社区提供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业务重心的转移,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社区金融业务受到重视。一些银行根据社区客户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渠道和形式:
1.银行服务进入社区。这是大多数银行采用的社区金融服务,主要形式有:上门服务(节假日组织工作人员在社区设立服务点,借助移动终端等设备现场受理或办理一些简单业务)、预约服务(在社区开放服务时间,提供业务服务卡或业务申请登记预约簿,收集感兴趣客户的信息,事后分析并及时与客户进行联系和业务受理)、宣传讲座(举办研讨会、讲座等)。)通过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变“客户进来”为“银行走出去”,银行降低了自我高度,强化了客户关系,将银行业务与社区实际相结合。这种方法灵活,成本低,但往往缺乏统一的安排,覆盖面低,随意性强,效果参差不齐。
2.延长服务时间。为了满足一些客户下班后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一些银行推出了“金融夜市”,将银行营业时间,尤其是私人服务时间延迟1-3个小时。这种延时服务不是普遍服务。一般是在特殊区域和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比如夏天,延迟一些靠近中央商务区或住宅小区的网点。上海农商行的“金融便利店”是该行大力推广的。是一个小型的银行网点,深入社区,靠近市场。其最大特点是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夜间开放,人工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21点。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在晚间业务中,工作人员可以为客户提供柜台服务,办理自助机无法办理的传统业务。延时服务虽然满足了部分社区客户的诉求,但明显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和管理难度,不利于提高电子渠道的使用效率。
3.探索智能服务。部分网点延时服务费费时费力,现有自助设备无法满足复杂需求,银行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一些银行另辟蹊径,探索智能服务的新途径,如广发银行推出的24小时智能银行机(VTM),是自助设备与有人值守服务的有机结合。VTM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的服务模式,将本地客户自助和远程席位协助有机融合,在远程终端进行操作和授权申请,而不是普通柜员在柜台进行业务操作。凭身份证办理储蓄卡,平时需要在某人柜台办理的业务,可以24小时办理。广发银行计划在住宅社区广泛投资VTM。对于那些过去只能在工作时间到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今后,客户也可以选择在下班后和晚饭后的闲暇时间,在家门口的24小时智能银行轻松办理。这是广发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
4.社区金融服务模式。民生银行“社区金融”模式是其“强聚焦两小”战略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一是扎根社区,推进民生金融智慧超市建设,定位于中高端居民区,集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体验、有人值守服务于一体;二是创新产品,推出一系列便民金融产品,包括社区客户一卡通、便民支付平台,聚焦社区客户真实金融需求,助力打造社区周边15分钟便民商圈;第三,增值服务,为百姓提供围绕衣食住行的服务。包括定期的民生服务进社区,社区商户专属优惠,甚至社区老人定期体检,广场舞教学。作为“社区金融”的重要产品,民生银行推出“智能家居贷”业务,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进行授信,提供最高50万元的消费小额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可用于个人和家庭的综合消费。
社区金融是商业银行业务和服务深化的重要体现。上述方式各有特点。“服务进社区”灵活多样,延时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智能服务融合了自助设备和有人值守服务的优势,都是对社区金融服务的有益探索。民生银行的“社区金融”模式定位精准,起点高,效果会显现。但这里的“社区”仅指居住社区,并非广义上的社区。
二、社区银行的探索
社区银行作为银行的一种类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虽然商业银行纷纷涉足社区金融服务,但明确提出“社区银行”战略的人并不多,真正为之努力的人就更少了。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希望越做越大,网点遍布全国。普遍对社区银行的定位不太满意。原因很复杂。
的。近年来,一些区域性的中小型银行,面对激烈市场竞争,重新思考未来发展定位,逐步探索并践行“社区银行”之路。如杭州联合银行,提出“集中差异化”发展战略,以“打造全国最好的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为愿景,将服务对象明确为“三农”、社区和中小企业,力争打造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精品零售银行”和“专业个人银行”。“社区银行”战略定位明确,更需要付诸行动。根据社区银行和社区客户的特点,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加强信息收集。社区客户数量多,特点各异,有效的客户信息是社区金融服务营销的基础,。社区银行只有准确掌握客户信息,,才能对客户进行高效率的营销,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磨刀不误砍柴工,社区银行的机构网点,特别是新设网点负责人和客户经理,要集中一段时间对所服务社区内基本客户的类型及构成、行业分布、同业渗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并建立详细的客户信息档案。在此基础上, 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细分和研究, 明确目标客户和重点客户, 逐一制订针对性、个性化的营销和服务方案, 把社区金融服务的推进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改进营销方式。要对社区银行营销模式进行探索,形成以关系营销为主的业务拓展方式。如杭州联合银行,在传统客户经理制的基础上,推进社区经理制度,充分发挥社区经理在社区客户与支行之间的纽带联结作用。制定《社区经理业务考核奖励办法》、《社区经理区域管理模式》等办法,在人员培养、日常管理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对社区营销模式进行探索。在部分富裕乡村和高端社区,确定一批来自当地的社区经理,由他们负责了解辖内客户需求、推介产品,对客户资信进行深入调查。这些社区经理熟悉社区情况,容易受到社区居民信任,通过“扫荡式”服务来发现和挖掘新的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效果较好。
三是丰富服务渠道。物理网点仍是社区银行主要服务渠道,要根据社区客户特点和服务需求, 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 加强和再造网点的营销功能和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网点进行充分的授权,如授予开展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权限,使之能够“一站式”地满足客户需求。要综合运用ATM、自助服务点、智能化终端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引导客户提升自主服务水平。可与社区内的超市、商户开展合作,设立金融服务点或联络点,延伸银行服务触角,营造“社区银行,无处不在”的客户体验。还可以在社区经理的带领下,组建类似信用卡营销团队的社区服务营销团队,扫楼扫街,主动营销,上门服务,增强营销和服务张力。
四是创新金融产品。社区银行业务一般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要认真做好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市场和产品定位,组织开发和营销适合社区客户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尤其加快个人类产品和小微金融产品创新, 不断丰富社区金融服务的内容。如推出集生活便利、商户优惠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专属联名卡,增强社区身份认同,又带来诸多服务。针对不同的社区、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还可以进行产品组合营销,,如向注重投资理财的中高端客户营销“银证通”和“定期一本通”等,向注重风险和保障的中老年客户营销保本型理财产品和国债、货币基金等,向跨地区资金往来频繁的小企业主营销电子汇款、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
五是优化业务流程。社区银行业务一般具有“小、快、频”的特点。客户对业务办理效率要求十分高。要对现有的柜面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合理简化一些繁琐的流程, 如填单、挂失和个贷办理等,满足社区客户方便快捷办理业务的需求。对于信贷业务,可将客户调查、资料收集等贷前调查工作交给社区经理,充分发挥社区经理的作用,建立相关客户档案和跟踪记录。当客户有贷款需求时,能够做到第一时间的信息提取和信息对称,可以大大缩短贷款流程。
三、对社区金融服务的思考
社区金融服务的开展,对社区银行的探索,在国内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也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模式。但是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也达成一些比较一致的认识。这其中,有几个误解需要得到澄清:
第一,社区金融服务不只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应该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既为社区居民服务,也为社区中小企业服务。社区金融服务的对象,基本上属于零售银行客户范畴,可在“大零售银行”模式下,在传统个人银行业务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进个人客户、微型企业和小企业业务的立体式营销和一体化经营。当然,社区金融这种综合性服务,也是有选择的,大企业、大行业可能就不是社区金融的营销对象。
第二,社区金融服务不只是中小银行的“专利”。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数量众多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都可以参与其中并积极发挥作用。不同类型的银行,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客户,如果服务方式得当,都能在社区金融中找到自己的着力点。多种银行主体的积极参与,对社区金融服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社区金融服务不只是原有产品和服务的简单重复,商业银行要走出异质化竞争之路。
第三,社区金融服务不只是商业银行这一主体。商业银行是社区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的服务提供者。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也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金融服务。当然,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最为强大,天然具有领导者地位。银行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组织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社区金融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银行都适合转型为社区银行。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是银行集团公司,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朝着全功能银行的目标前进。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数量众多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即将问世的民营银行,具备社区银行的特征和条件,可以重点向社区银行转型。发展社区银行也不能一拥而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但不管怎么样,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社区经济蓬勃发展,国内中资银行尤其是零售银行业务需要重心下移、服务深化,需要在服务社区经济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也是与外资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