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信用风险(开通白条有什么风险吗)
由于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准入限制的逐步放开,2014年以来,各电商巨头凭借其积累的用户资源和先进的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纷纷涉足消费信贷领域,使人们的互联网消费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虽然消费信贷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时间短,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仍存在诸多风险隐患。通过对整个电子商务消费信贷行业现状和问题的基本了解,以JD.COM企业推出的首款电子商务消费信贷产品“JD.COM白质”为例,基于其运行机制和盈利模式,分析了“JD.COM白质”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技术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和被盗风险,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企业风险防控和政府监管提供参考。
(一)现状
自2014年以来,电子商务消费信贷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取得了不断扩大的发展。著名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推出'蚂蚁花呗',JD.COM推出' JD.COM白条',新浪推出'信用宝',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使得超前消费意识深入普通大众,消费信贷市场下沉,各个收入群体都能享受到小额消费信贷的便利。电子商务消费信贷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各大电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占据并保持主导地位。因此,应大力提高信贷总量的年增长率,适当降低信贷条件,通过创新信贷产品覆盖用户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老百姓来说,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新一代白领等年轻群体来说,一方面对于这种高级消费模式的接受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欲望和能力。对于政府来说,其大方向是鼓励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电子商务消费信贷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但逐步建立行业规范是明显的发展趋势。
(2)存在的问题
电商消费信贷起步较晚,目前还属于试验期。各大电商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缺乏前人的经验,所以问题很多。总的来说,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政策和法律问题。我国的国家政策和法律对电子商务消费信贷行业的发展起着引导和规范作用。但是由于政策和法律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新生事物的发展速度,这一领域因为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争议很多,很多争议的处理也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第二,管理和技术的问题。用户信息屡遭泄露,说明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监管仍不到位,盗刷套现案件频发。也说明企业风控体系还存在很大漏洞,一旦虚拟授信额度被黑客窃取,也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第三,用户的信任和诚信。消费者的电商消费信贷的口碑还是远远落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其安全问题,以及对用户权益的保护是否到位。现在是一个信息极度透明的时代。一旦用户权益受到侵害,发布到网上,会极大影响其他用户对其产品的信任。
(1)运行机制
“JD.COM白条”是JD.COM集团于2014年推出的电子商务消费信贷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信贷消费体验。其具体流程如下:(1)用户登录JD.COM账户,通过填写个人身份信息,绑定银行卡号,申请JD.COM白条授信额度;(2)JD.COM对申请人在JD.COM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量化,并根据评估结果向用户提供授信额度,一般在1500-15000之间;(3)获得授信额度后,用户在JD.COM商城消费时无需立即还款,可在授信额度内选择30天内延期还款。这样他们不需要支付任何服务费或者选择3-24个月期限的分期付款,不使用免息券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务费。(4)购买商品后按期偿还货款和服务费。
当消费者在JD.COM商城购物,使用‘JD.COM借条’进行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时,京东金融会先代用户向卖家进行支付,计入京东金融的应收账款。到期时,用户向京东金融支付本金和服务费。京东金融的流动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外,还将应收账款债权证券化,在资本市场融资。
(2)盈利模式
JD。商业信用不同于传统的信用产品,其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赚取服务费是有利可图的,但这不是JD.COM的主要盈利模式。与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同信贷产品的利率相比,JD.COM白条的服务利率低1/2左右,盈利能力较低。JD.COM白条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利用消费信贷刺激JD.COM商城的销售增长,从而获得因订单增加而带来的大量利润。
(1)信用风险
2.坏账风险。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必然会放松对消费信贷的限制。这不仅会造成消费者在一个电商企业的信用额度过高,甚至有些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信用额度,会申请多个企业的信用额度,从而造成其共同的信用额度超过其收入水平和偿付能力。由于电商信贷具有金额小、贷款主体分布广的特点,发生坏账交易时,企业催收成本高、难度大。
欺诈风险
自从‘JD.COM借条’问世以来,不法分子根据其逻辑漏洞套现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专门用于套现交易的交易链。最基本的套现交易模式是通过消费者和商家在JD.COM平台上直接协商。人们一致认为,消费者将在JD.COM的商店购买假货,并用JD.COM白条付款。买家确认收货后,JD.COM企业将代消费者向卖家支付货款,卖家收取相应比例的‘服务费’,私下将套现资金返还给消费者。此外,泛滥的套现行为会更多
让许多骗子趁虚而入,他们采取多种形式欺骗进行套现的消费者,比如说,在收到账款时便把买家拉黑,买家彻底与其失去联系;或者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卖家和中介盗取,从而被用作不法套现;还有消费者经受不住中介的诱惑,将个人账号额度外借给中介进行套现,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种种套现骗局使消费者"财信两空",既没有得到现金,又不得不背上巨额债务。套现行为和产生于套现行为中的欺诈行为主要的生成机理是因为京东方面和卖家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其不法行为作掩护,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规制是实现消费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技术风险
京东白条从信用评估阶段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到之后的放贷与收款的整个过程都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京东员工对其干预极少。计算机自动化程度过高不可否认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操作成本的,但是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网络拥堵、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甚至黑客恶意攻击等情况,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黑客的恶意攻击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破坏是不可预计的,一旦入侵成功,少则损失惨重,严重者甚至会被迫破产清算。
(四)监管风险
京东作为非金融机构,其部分以自营商品为消费对象的京东白条业务是将所持有的自有资金转换为对消费者的应收账款债权,京东官方将其定义为赊购行为,因此在法律上并不具备明确的外部金融监管主体,游离于银监会的监管范围之外。电子商务信贷交易相对于传统信贷交易来说其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更为复杂,且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交易过程难以实现透明化,监管组织与放贷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手段已不再适应电商信贷企业。由于电子商务信贷属于新生事物以及其自身情况的复杂性,国家方面也暂时还没有详细的政策来引导监管机构对其市场准入、运营标准、风险防范等进行监管。
(五)法律风险
京东方面对其"京东白条"业务的定义是一种赊购行为。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是属于京东商城自营商品,那么交易所产生的是京东对消费者的应收账款债权,确实是符合赊购行为的定义。但"京东白条"所适用的对象随着其业务的扩展不断增加,不仅包括了平台上的非自营商品,还涉及了住房贷款、购车贷款等不属于消费贷款范畴内的贷款。京东属于非金融机构,不具有征信牌照,之所以能涉及消费金融行业,是根据2013年银监会发布的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修订,放宽了对消费金融主体的限制,允许非金融企业从事消费金融的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白条场景中住房白条以及购车白条是否属于消费金融的范畴在法律上颇具争议。
(六)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及盗刷风险
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客户关于信息泄露的投诉占全国零售电商投诉的3.78%,已是零售电商十大投诉热点问题。京东作为互联网企业,由于其消费信贷业务而收集了大量用户的征信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一旦发生系统漏洞或内部员工盗取用户信用信息使得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就将严重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和个人财产安全。消费者在开通京东白条账户后,未收到任何短信或邮件等信息提醒而被迫消费,造成信用额度被盗刷,京东的风险控制系统尚不能有效地区分出是真的被盗刷还是恶意套现,消费者若不能及时发现账户被盗刷而中止订单,很有可能被迫背上债务,为不法分子买单。
(一)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
各大电商之间的信用共享只是整合了用户互联网消费信用数据,用户线下信用信息仍然缺乏。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具有完整的用户线下信用记录,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与其对接可以很好地填补线下数据的空白,一方面在进行用户信用评估时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数据库,使得授信额度的审核更加准确;而另一方面当用户出现不良信用行为时,可以记录在央行征信系统中,对贷款用户具有较高的威慑作用,可大大降低坏账风险。
(二)建立用户信用风险控制系统
首先要追踪用户每一次信贷的使用情况,通过记录用户每一次的交易信息,汇总分析并构建模型,比如说购买商品种类是否超出客户的预计购买力水平、是一次性用完所有额度还是分次消费,以及对客户逾期还款情况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用户信用全面跟踪,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者特殊群体,还需结合人工服务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比如说不具有收入条件的大学生群体,应通过邮件、电话沟通等形式判断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当客户出现消费数据变更异常、收货地址变动频繁等情况时,应在标准化操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人工审核。信用评估系统的建立能实时掌握用户的动态信用信息,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
由于官方监管组织与电商企业之间存在技术水平障碍和所处地位的差异,在监管和政策的执行上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行业协会的存在便能在二者之间充当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行业内的充分交流可以避免信息上的孤岛,利用其专业性规划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有利于电商消费信贷行业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的维持。行业内部对于各电商信贷产品的经营手段、服务水平和竞争模式的监督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为官方监管组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意见,促进电商消费信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健全电商消费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电商消费信贷领域作为新生事物在我国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监管组织无法做到有法可依,监管工作难以进行,同时也产生许多争议和纠纷。因此,应尽快出台类似《电商消费信贷监督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首先应该为电商消费信贷进行明确地定义,对电商消费信贷的经营范围进行界定。其次还应对信贷发放主体和发放对象的资格进行界定,如电商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具有消费信贷的发放资格、借款人的年龄应在 18 岁以上等。然后还应对其竞争手段、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关条例,为监管组织的监管提供依据。除此之外,还应针对进行电商消费信贷的消费者群体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当消费者与电商企业存在争议使能得到合理得的法律保护。同时,正对网络个人征信的合法性也应有相应的法律支持,如电商是否具有网络征信的主体资格、征信信息的范畴应怎样界定、电商应对征信信息进行保护以防止信息泄露、在发生信息泄露后的惩罚措施以及提供虚假征信信息的惩罚措施等。
(五)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