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预算北京买房(刚需买房建议)
最近有个年轻粉丝问我,今年准备买房。我手里首付只有100多W,第一套房子是首贷。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说实话,光是这样需要铁,对他来说还是挺难的:
因为二手房受三价低取政策影响,总价预算有限;如果新房位置太偏,选择太少。
我想过了。目前对于300w-500w的刚需总价预算,法国拍卖行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甚至可以说是上车的“捷径”。
三价低了之后,受打击最大的可能是刚需买家。
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首付比例低,对贷款额度要求高。
首付100 W多,总价200 W多的二手房,三个价格降下来才能拿到。
这个预算,要么在市区买个30的老小,房龄比自己年龄大;
或者去远远郊,奉贤,车墩,松江等地买个大点的房子,通勤到市区一个半小时以上。
两种选择都是痛苦的。
如果买新房,300w-500w的刚需项目只有几个,大部分货源都在新城五区,通勤到市区还是不方便。
所以,对于购房者来说真的是一场苦战,尤其是对于那些想35%首付就上车的人来说:
买吧,要么房子太小破,要么太远;
不会,一方面是手里的现金在贬值,另一方面如果上海房价再来,真的买不到了。
在我们呼吁放宽三价政策的同时,有没有解决首付不足的独特方法?
有。这是一个法国工作室。
相比现在的二手房,拍卖行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拿到足够的贷款。
先跟你说清楚:拍卖行也可以正常贷款,贷款的比例、房龄、利率跟普通二手房一样。
三价下调后,二手房贷款价格一般为房屋真实售价的5至8折。
这对于想要贷款的购房者,尤其是首套房的首贷,影响很大,很多人首付不足。
但是对于拍卖行来说,并不受影响,依然可以拿到足够的贷款。
拍卖行是按成交价贷款的,其贷款流程与普通二手房不同。首套房首付35%,贷款65%完全可以实现。
对于很多苦于价格低、预算有限的购房者来说,这是一个好办法。
在拍卖市场上,大多数房子的售价仍然低于市场价格:
去年10月,上海180套房子上架,成交121套,不到10%的折扣率达到74%。
去年1月25日起,上海的期房被纳入限购范围,没有购房资格的刚需客户退出市场。外资被排除在外,本土投资更加谨慎。
截至2021年12月底,上海市不动产司法拍卖登记竞买人14229人,较2020年底下降27%。
参与人数下降了四分之一以上。
随着参与人数的减少,折扣自然会增加。
最近因为疫情带来的不便,参与竞拍的人无形中减少了,错过的概率也增加了。
无论哪个价位段的房子,都有打折的机会。
此外,拍卖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单独缴税。
在上海的拍卖行市场中,纳税主体约占90%。
不要小看这一点: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增值税等。这是一大笔钱。
1000万的房子,单独交税,比下一套少了大概六七十万,好车都出来了。
在上海楼市的卖方市场,作为下家的你,难得有信心不出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拍卖行也比普通二手房优惠很多。
举几个例子:
1)4月29日成交的徐汇区钦州路钦州花园小区的一套期房,面积55.5平方米,起拍价352万,评估价100万
同户型市场最低报价415万元。以385万元的成交价单独缴纳税费也是有利的。另外税费成本也能省几十万,小区二手交易量还是比较活跃的。
2)5月16日销售的普陀桃浦板块永辉新苑小区,2003年竣工,面积84.76平米,两室两厅一卫。
拍卖价304w,评估价434w,成交价372w。
。
这个小区在13号线桃浦路地铁站旁300米左右,一梯两户南北通透,附近有沃尔玛超市等商业配套生活氛围成熟。
因为评估价略低于市场价同时交易税费各付,所以交易成本约为二手市场81折水平,比市场价低了近100w。
可以看出,这两套房源都很适合刚需,而且成交价相比市场价都有折扣,尤其第二套折扣幅度相当大。
自法拍业务上线以来,我们也帮很多客户拍到合适的法拍房,其中不乏笋盘。
比如浦东新区张杨路这一套,对口进才北校,面积113平米,评估价831万,我们去年帮客户602万拿下,折扣率72%。
当然,对于法拍房,大家还是有一定顾虑的,尤其是没有什么购房经验的刚需购房者。
但其实只要背景调查做好功课,大部分法拍房的风险都是可控的。
很多风险,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在我们所遇到过的上海法拍房源中,从交付层面看,70%的房源都是没啥问题的,20%的房源需要提前协商,另外只有10%的房源确实需要比较长的交付期或是真的搞不定。
事实是随着法拍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普通购房者正参与到法拍市场中来。
比如找平米买法拍的朋友,差不多3成是自住的,另外7成是用来保值升值的。
而且一般情况下,明显的瑕疵与风险,在拍品公告里也会写的非常的清楚:
对于我们不能把控的风险,很简单,不要碰就是了,可以拍的房源那么多,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对于一些隐性的风险和坑,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帮助。
大家如果想要在上海买房或是有任何买房方面的疑问,请私信我,回复666,送你价值百万的《上海买房宝典》。
相关问答:
上一篇:个人保险产品体系类别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