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不良率(不良贷款生成率)
从2017年开始,我一直在整理上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近十年的财务数据,陆续发表了一些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对银行的了解。最近一个月,因为被困在家里,我又对银行的财务报告做了一次深入的探索,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其中一些其实也解答了我自己的一些疑惑。这一系列的文章,大约9-10篇,将这些新的发现与前面提到的但经常被忽略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由于我的能力有限,我将不可避免地犯错误。请批评指正。但是,希望读者在发表意见之前,能够仔细阅读。我很感激!
初步计划的文章如下:
(一)与不良贷款有关的问题1
(2)与不良贷款有关的问题
(3)坏账投资。
(4)与净息差相关的问题1
(5)与净息差相关的问题2
(6)与净息差相关的问题3
(七)与非利息收入有关的问题1
(8)与非利息收入有关的问题2
(9)与成本相关的一些问题。
我希望知识可以一直学下去,不断更新,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每天都更接近真理(因为真理只能无限接近)。
2015 -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密集爆发。此后,大家一直试图通过银行的不良率或银行财报中的不良率来预测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否已经见顶,也就是寻找这一轮不良贷款的拐点。不幸的是,大多数可能的拐点最终都被证伪了。本文试图探讨这两个指标失真的原因,以更有效地反映当前的不良贷款水平。那么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根据本文的结论寻找一个可以判断银行不良贷款峰值的有效指标,即如何判断不良贷款的拐点。
很多人会把贷款的不良率作为判断不良贷款底部的重要依据。原因也很简单。不良贷款比例开始下降,自然会在图中形成拐点。难道不是见顶的信号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下图红线画的招行近十年不良率图。
图1-1招商银行不良相关数据趋势图
我们可以从图1-1的红线中清晰的看到一条倒V型的折线,这说明2016年是不良率最高的一年,这也说明其不良贷款在今年已经见顶,也就是不良贷款已经清理完毕。所以在2017年年报、中报甚至一季报公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业绩走势,甚至股价的走势。2017年之后,招行股价的走势也恰好与这个数据完美吻合,如下图所示。
图1-1-1招商银行股价月k线图
注:因为我的不良贷款走势图是倒序排列的,不良贷款与股价负相关,所以走势图中高点左侧的部分(2016年之前的部分,红色折价)理论上应该与股价k线图的走势一致。
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
可惜这只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其他银行并没有体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情况。
图1-2兴业银行不良相关数据趋势图
图1-3中信银行不良相关数据趋势图
不良率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良率代表了相应时点财务报告中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比如2017年年报中的不良率,指的是2017年12月31日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只是最后一天的快照,实际上并不能代表2017年全年的真实情况。想知道全年真实的不良情况,需要把当期核销的不良加回来,看核销的不良比例。
计算公式:不良贷款核销比例=不良贷款核销率=(不良贷款余额当期贷款核销额)贷款总额。
注:本文所有贷款核销额均指贷款的净核销额,即当期贷款减值损失-(贷款拨备期末余额-贷款拨备期初余额)
所以回到图1-2和图1-3,看看兴业和中信的不良贷款核销率,也就是两幅图中的蓝线,其走势偏离红线。兴业银行的蓝线虽然整体低于2016年的高点,但2018年再次转为向上,2019年依然高于2017年,这意味着兴业银行2018年的真实不良情况甚至高于2017年。中信2019年的实际不良水平也高于2018年。
与兴业银行真实不良水平(图1-2中蓝线)相对应的是下图股价的k线图。兴业银行股价从2017年到2020年在12元-18元的大盒子里波动,被称为“永远的18”。直到2020年底才突破这个大盒子,这大概和它真正的烂水平有关。但2019年兴业股价突破了2017年大盘蓝筹的高点,可能是因为兴业2019年的真实不良水平(图1-2蓝线)比2018年有所改善,也明显好于2016年。(图1-2和图2中蓝线的高点
016年左侧的部分,和股价的K线图走势接近)图1-2-1兴业银行股价月K线图
再看中信银行下图中的K线图,在2017年蓝筹行情的高点后,一直震荡下跌,在2019年的行情中也毫无表现,越走越低,这恐怕就是其真实不良水平(图1-3中蓝线)的的映射吧。(图1-3中蓝线2016年左侧的部分,和股价的K线图走势接近)
图1-3-1中信银行股价月K线图
实际上,银行的不良 核销的占比与贷款的不良生成率是高度相关的。
计算公式:不良生成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 当期核销不良金额)÷期末贷款总额
那么,如果贷款的核销率或者不良的生成率大幅下降了,是不是不良贷款见顶的明确信号呢?遗憾的是,答案也是否定的。
回到图1-2,再看下兴业银行的不良生成率(黄线)和不良核销率(绿线),在2017年较2016年大幅下降,但之后几年都比2017年要高,直到2021年才又低于2017年。那么,真的是其经营又出了问题导致不良生成也出现反弹吗?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兴业的趋势可能不太明显,我们再来考察下民生和浦发。
图1-4民生银行不良趋势图
图1-5浦发银行不良趋势图
民生和浦发的股价K线图我就不贴了,大家看图1-4和图1-5中的蓝线走势(2016年左侧部分)应该也能猜到其股价的走势情况了吧,二者大体上是匹配的(民生的月K线是单边下跌而浦发是横盘震荡)。
图1-4和图1-5中的黄线和绿线是两家银行的不良生成率和核销率,和兴业类似,2017年的民生银行和2018年的浦发银行,不良生成率和核销率都出现的了大幅的降低,看上去拐点出现了,不良要见顶了,如果不看后边的数据,我们真有可能会以此为依据猜测其之后的经营会大幅改善,并推测业绩和股价也会随之走高。但不幸的是,之后一年的数据又再次恶化,所以很显然生成率这个指标不能直接预判不良的拐点。
其实,贷款的核销率和不良生成率的降低,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当然就是不良已经出清,也就不需要核销那么多不良了,不良生成率自然也会下降。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银行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将应该核销的不良核销掉,只能减少核销,进而减少不良的确认,或者是给某些问题贷款展期(同时可以降低逾期率)。而无法足额核销的原因,常见的情况通常就是营收增长乏力,无法计提足够的不良贷款拨备。
所以说,银行贷款的不良生成率与核销率大幅下降除了不良拐点出现之外,还有可能是营收出了问题,导致被动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进而暂缓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处置。
注:关于银行在收入中增加计提和减少计提的矛盾与悖论,我曾经单独发文《一张图看懂如何选择银行股——银行隐藏不良的逻辑》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
总结一下,不良率的快照特性导致了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银行当期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而营收出现问题也会导致银行暂缓处置不良进而导致贷款不良生成率出现暂时的失真。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就无法预测不良拐点了呢?其实还是有办法的,我们利用不良生成率失真的可能原因就可以找到不良拐点的预测方法。具体将在下篇文章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