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数字人民币(人民币的了解)
数字人民币本质上是一种人民币,具有交易支付的功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行技术的不同。传统的纸币或硬币是通过印刷货币或造币厂制造的,但数字人民币是通过数字技术发行的,省去了物理印刷或铸造的过程。
传统纸币和硬币的制作需要特殊材料,防伪需要技术支持。它们在运营过程中会磨损、丢失,还需要专门的地方存放,所以整体运营成本很高。而数字人民币不需要实体印刷和存储,经过系统开发的门槛,系统运行成本低。虽然人民币的本质是一串数字符号,但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数字特征是独特的,具有自身的防伪功能。传统的货币伪造往往只需要骗过“人眼”或者一些设备,而数字人民币的伪造需要处理整个系统,难度极大。与传统货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有足够的安全性来保证我们数字钱包的安全。
相对于给传统货币加上各种防伪标签,数字货币往往更安全。
维基百科知识共享CC0 1.0通用公共领域专用
目前,试点发行的数字人民币的图案和图形与传统纸币有些相似,但差异主要在面额和颜色上。比如数字人民币有200元的面额,超过了目前传统人民币的最大面额。人民币的颜色非常多样。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用蓝色,农业银行用绿色,有的银行用红色。这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代表了不同银行的设计思路,并不会影响数字人民币的价值。
在应用场景中,数字人民币可以在双方“离线”的模式下完成交易,支持离线支付,在无网络或网络信号差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交易。但是,线下支付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网络。
虽然人民币、支付宝、微信所承载的支付形式都是依托于互联网数字技术,都可以进行网上或移动支付,但币种层次不同。
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特点,我们将人民币分为M0、M1、M2和其他等级。M0主要是指现金,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即可以随时使用。M1意味着M0加上一些活期存款。M2是指M1加上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资金,也就是广义上的货币。
支付宝和微信所承载的支付形式虽然便捷、普及,但不属于流动性最强的M0范畴。他们在使用的时候,一般都需要绑定银行卡,花的钱大部分来自银行卡里的钱。
另外,对于货币来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功能。加密货币虽然叫货币,但不能完全承担货币的功能。比如一些加密货币因为自身的特点,价格会有很大的波动,从几十分之一美元到几万美元,这种很大的波动就失去了价值尺度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加密货币更接近于一种可以买卖的数字产品。
身材不一样。它属于M0范畴。和现金一样,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注意不是中国银行),也就是央行有权力发行,相当于一种“电子现金”。所以,从理论上讲,数字人民币比支付宝、微信所承载的支付形式流通性更强,信用背书强,价值尺度稳定性高。是一种我们可以信赖,值得大面积推广的货币类型。
中国是电子支付率最高的国家。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使用电子支付的交易习惯,现有的各种电子支付方式也非常方便。为什么要单独实施数字人民币?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基本上大部分场景都在使用电子支付| |Pixabay。
如果你了解支付宝等平台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这种交易方式是为了解决人们对网络交易的不信任而发展起来的。这种第三方,支付宝,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担保和追溯查询。人民币也可以,但是可以提供溯源和信用保障,同时不会把交易信息交给第三方保管。买卖双方可以直接查询交易记录,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了系统信用维护成本。有了数字人民币技术的加持,可以避免银行u盾等繁琐操作,大大缩短交易审核的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减去第三方征信机构,可以降低交易信息泄露的风险,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隐私。
那么数字人民币如何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追踪交易呢?
理论上,数字人民币的溯源来自区块链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有强大的录音功能。就像随身带着一台“录像机”,把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存储起来,还可以查询、调用。这也是传统人民币的一个显著优势。我们不可能在每一种实体货币上都安装定位装置,但是数字人民币有自己的防伪、“定位”、“导航”功能,所以不怕假币和丢失,可以极大的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
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大约有六年的历史。早期试点城市有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北京等城市。如果居民居住在试点城市,可以按照规则预约,然后抽签。彩票中奖后,他们可以兑换一定数量的数字人民币。
试点运行可以测试数字人民币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优化载体设备和系统,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前适应开户、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流程。还可以收集居民和商户的感受和建议,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试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后,将逐步大规模实施。
人民币正式发行后,将存放在数字发行库中,金融机构需要时可以从发行库中兑换。当我们需要使用数字人民币时,可以使用传统人民币与相关金融机构兑换数字人民币,放入个人数字钱包中。考虑到老年人等群体对新技术适应较慢,以及场景覆盖等问题,长时间
间里,数字人民币会与传统人民币以及其它电子支付方式并行使用。参考文献
[1]刘晓欣. 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分析[J]. 人民论坛, 2020(26):6.
[2]李婉溶. 数字人民币加速助力金融重构[J]. 银行家, 2020(5):4.
[3]贺欢, 胡成耀, 孙成洋,等. "开启货币新时代"——基于移动支付背景下的数字人民币认可度调查.
[4]零壹财经. 2019~2020年数字货币发展报告.
[5]彭绪庶. 央行数字货币的双重影响与数字人民币发行策略[J]. 经济纵横, 20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