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困难(平安普惠贷款不还会怎么样)
遍布深圳大街小巷的猪脚饭,因为近期疫情频发,成为网络名人饭。然而,猪脚酒店的老板们却很难开心起来。疫情的蔓延使得维持本已微薄的利润变得更加困难。比起知名度的提升,他们更需要实际的帮助。
现实的另一面是,像“猪脚饭”一样,城市里烟火气的街边小店形成,关门转租的告示依然随处可见。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复,使得很多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更加突出。
大量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为什么在旨在帮助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仍有很多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难以改善?
有什么问题?
钟伟-德肖伟
银监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初的9.9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末的19.07万亿元,增长近一倍。其中国有大型银行贡献最大,同期贷款余额从2.58万亿元增加到6.56万亿元,增速为154.3%。这也使得国有大行在普惠余额中的比例;惠特尼小额贷款从2019年初的27.9%增长到2021年末的34.37%,在各类银行中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之前占比最高的以农商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近三年来普惠性小额贷款不断增加,但速度远慢于大银行,同期从3.92万亿元增加到6.05万亿元,增速为54.3%,让出了头把交椅。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此类贷款也保持了增长趋势,但增速和占比不如大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突出。
总体而言,普拉特& amp惠特尼小额贷款过去三年翻了近一倍,主要推动力是政策。尤其是之前不擅长小微贷款的大银行,能扩张的这么快。正是因为从《政府工作报告》开始,2019年就定下了一个硬指标,普普增速;惠特尼小微贷款连续三年不低于30%。在这种压力下,各大银行都加大了这类贷款的投入。
政策推动显著。仅国有大行过去三年增加的近4万亿贷款,就能缓解数百万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既然如此,为什么小微公司还在抱怨、苦于生存条件差?银行借的钱没到他们手里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在央行和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中,普惠;惠特尼小微贷款是指单户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比如一个年收入几千万的小公司,从银行贷款900万,从小区门口卖烟酒的夫妻店贷款10万。它们都属于普雷特公司。惠特尼小额贷款。
对于习惯于向国企等大中型企业发放亿元额度贷款的大型国有银行来说,自然更倾向于规模相对更大、质量更高、贷款额度更高的小微企业,而不是街边的夫妻店。
这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该行拥有最大的普惠小额贷款;以大型国有银行中的惠特尼为例。wind和银行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末建行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贷款客户193.67万户,户均贷款金额96.56万元。相比之下,所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额。同期惠特尼小微户43.16万元,建行是平均水平的2.2倍。
事实上,城市商业银行
也就是说,虽然官方统计没有对普惠的小额贷款做进一步的分类;惠特尼1000万以下,现实中个体户和小企业明显不是一个量级,个体户属于小微,所以还是很难从银行,尤其是大银行获得贷款。
客观地说,对于一些银行在实际发放小微贷款的过程中,故意忽略“猪脚”的做法,我们不能过于苛求。这些小的本身就不符合大银行传统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控制管理。在难以控制风险或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盲目要求下沉会增加财务风险。
这可以部分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过去几年,普惠小额贷款增幅最大的国有大行的实际贷款;惠特尼流向了贷款额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小企业,使得看似规模庞大的普惠;惠特尼贷款实际上流向了“猪蹄饭”,钱并不比以前多。此外,疫情的反复冲击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生存困境。
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以“猪脚饭”所在的餐饮业为例。据统计,餐饮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在3年左右,80%以上的餐厅活不过3年。另外,其财务数据不完整、不规范,很难得到银行的风险控制。同时,从银行成本的角度来看,业务经理投放这样一笔几十万元的贷款,要比操作单笔几亿元的贷款花费更多的时间,光是人力的投入产出比就很低。没有政策的大力推动,不缺大客户的大银行自然没有动力去做这种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业界也意识到,要深入有效地推进普惠金融,不仅要依靠强有力的政策,还要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商业可持续。
在这方面,深耕多年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小微农商行,自身定位到位,做得相对更好。
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背景弱、规模小、资金成本高,在优质客户的争夺上,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优势不大。相反,中小银行,包括农商行和城商行,有本土化的优势,可以下沉到专注小微金融。
以常熟农商行的代表行为为例。是国内最早以小微金融为战略重点的银行之一。根据其年报数据,2
021年末,常熟农商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户均额度为32.17万元,仅为上述建行同期的三分之一。此外,该行93.6%的贷款客户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下,贷款总额占比41.87%,户均贷款金额为18.73万元。如常熟农商银行一样在小微金融领域取得出色成绩的银行还有不少,如被广泛学习的“台州模式”代表台州银行、泰隆银行,及顺德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行等,都是早在多年前就将银行战略重心定在了小微业务上,经过不断地摸索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
关于这些模式的讨论与研究已经很多,简言之,它们基本上都是在德国IPC模式和新加坡信贷工厂模式基础上融合改进而来,一大特点是对小微客户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跑在一线的客户经理。由于小微客户本身的分散性,这些银行的信贷员规模也很庞大。如台州银行近万名员工中,一半是客户经理。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客户风险较高,以小微业务为主的农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在各类银行中也是最高。据Wind数据,2021年末农商行不良率为3.63%,远高于国有行和股份行1.5%左右,城商行1.9%的不良率。
那些小微业务经营出色的农商行则不然。常熟农商行2021年末的不良率为0.94%,顺德农商行2021年6月末的不良率为0.93%,张家港农商行2021年末不良率为0.95%,不仅远低于农商行平均不良率,甚至还比国有大行低。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以业务员们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穿梭的人海战术为基础,这些银行把大行不愿做的“脏活、累活”接了下来,还赚到了钱。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化、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得以在小微金融领域应用,与线下的人海战术结合后,提升了信息收集的效率和风控能力,已经成为领先农商行的又一标配利器。
广州农商银行研究员龚广祥在分析常熟农商银行小微业务成功原因时表示,该行在2017年提出了科技引领业务的理念,客户经理带着移动设备现场采集信息,审批从桌面转到掌上,小微贷款从调查到放款仅需一到两天,效率提升了三倍。
按照贷款类型划分,相比大中型企业贷款,金融科技在提升小微贷款效率和风控能力上效果最明显。业内也把金融科技看作突破小微融资这一世界难题的关键,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化转型隐忧
提到金融科技,一定绕不开互联网平台在过去十余年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在小微金融领域,背靠电商生态的蚂蚁、京东做到了银行很难做到的事,依靠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只通过线上就可以给小微客户秒批贷款。
早早看到这一趋势并提前布局的多是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行。如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在2015年底就成立了国内首批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行、工行、中行等也在2018、2019年间成立了金科子公司。银行业的新兵,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则是在成立初始就以金融科技、线上化为核心特色。
相比之下,大多数的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在这项能够提升小微贷款效率的关键技术上被远远落在了后面。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自2017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调研了大量的中小银行,从中可以看到,虽然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在不断提升,但在实际的应用上,中小银行在各方面都要明显落后于大行和股份行。
这也很好理解。金融科技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研发且非短期内就能带来收益,大行有足够的资源去推进。根据上述报告中的统计,2019年工行金融科技的员工人数就已高达3.48万人,比同期9家股份行的总和还多。当年在金融科技经费投入上最多的是建行,达176.33亿元。
仍以上文提到的常熟农商银行为代表进行对比,据其年报披露,该行2021年营业收入76.55亿元,员工总数6849人,其中技术人员261人。无论哪项数据,和大行相比都望尘莫及。
零壹财经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中小银行无力仅靠自身来完成数字化转型,都需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来推进金融科技的落地。
银行与第三方的合作主要分三种:一是以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为代表的金融科技SaaS平台,为中小银行提供系统级的金融科技搭建和应用方案;二是在大数据、企业征信、反欺诈、智能营销获客、催收等具体环节上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公司;三是从以前的P2P、现金贷平台转型而来的助贷平台,如三大中概股公司360数科、乐信和信也科技。
2020年以前,以蚂蚁金服旗下花呗、借呗为代表的联合贷款模式最受中小银行青睐。银行在其中只是资金方,获客、风控等环节都由蚂蚁金服完成,双方按约定分利润。但随着监管注意到其中的风险并加以限制后,联合贷款规模迅速降低。
换句话说,潮水退去后,那些主要依靠外部平台而自身服务小微能力不足的银行,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生存更难。这也使得如常熟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等深耕小微多年的银行竞争力更加突显。
但整体而言,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都囿于自身的规模和资源能力,在金融科技这一关乎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推进上进展相对缓慢。甚至因为部分领域监管变严,导致中小银行在关键的数据治理等环节还有所倒退。而农村金融机构同时还受制于省联社的机制约束,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自主性受限。
回到本文最初的那个问题,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是服务小微中的小微——“猪脚饭”——的主力军,虽然已经有不少银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但其规模和地域经营限制都决定这些银行单独看都是“小而美”的存在,却还不足以满足规模更加庞大的小微需求。
在这一点上,喊了多年的中国普惠金融之路,任重道远。
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