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除了蜜蜂还有哪些昆虫能授粉)

摆账网 知识与问答 2024-11-23 20:12:37

说到社会化群居昆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蜜蜂,因为蜜蜂是群居性最强的无脊椎动物,但是除了蜜蜂,无脊椎动物中也有相当多的昆虫是社会化的。比如我们常说的黄蜂,雄蜂等等都是群居或者半群居的。

蜜蜂的社会社交以社会分工精细著称,社会社交最高,导致很多朋友认为蜜蜂世界分工最精细。其实很多朋友都忽略了一种类似蜜蜂的昆虫,但是这种昆虫通常生长在地下,而且是蚂蚁。

蚂蚁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虫之一。冉浩的书《蚂蚁之美》中有蚂蚁进化的记载。在2500万到4000万年前,蚂蚁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虫之一。到2005年,全球共有11477种蚂蚁,灭绝了594种,共计12071种。到了2009年,这个数据变成了1255。

众所周知,蜜蜂的划分只有三种,分别是蜂王、工蜂和雄蜂。其中,蜂王负责产卵,工蜂负责喂食和采集,雄蜂只负责在交配时提供精子。这是三种蜜蜂的划分。

关于蚁群,虽然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但也听说过蜂群有蜂王、雄蚁和工蚁。这听起来和蜜蜂的水平差不多,导致很多朋友以为蜜蜂的水平和蚂蚁一样,其实不然。蚂蚁的水平比蜜蜂更细腻。

对于阶级类型,无非是“王、龚、熊”。不管是蜜蜂还是蚂蚁,这都是重点。王和熊是不会变的。如果里面有变化的话,最有可能是在“宫”上。不管是工蜂还是工蚁,都是一个群体中的主体。

其实在蜜蜂的世界里,工蜂的分工是很明确的。每只工蜂都做着同样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水平,以几乎固定的方式生活。蚂蚁的生活也类似于这种情况,但是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蚁群的另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兵蚁。这也是蚂蚁的分工比蜜蜂更精细的一个原因。

在蜜蜂的群体中,只有工蜂的说法,没有“兵蜂”的说法。但是,除了工蚁,蚁群中确实还有一种兵蚁,它的结构明显不同于工蚁。这个事实足以证明蚂蚁的分工比蜜蜂更明确。

其实对于蚁群来说,更精细的分工不仅仅体现在兵蚁和工蚁身上。严格来说,兵蚁其实是工蚁的一种,只是生长发育并不均匀。三种类型的蜜蜂由食物和巢控制。显然,蚂蚁无法通过食物和空间来控制后代的等级分化,因为蚂蚁是在特殊的“育儿室”中长大的,而蜜蜂则是根据大小不同,在不同的巢穴中生长发育。

蚁群中的兵蚁其实是一种等级分化的感觉。但是,这种等级分化并不像蜜蜂一样有一个固有的模式,而是随机产生的,这就导致中间出现了一只工蚁,而不是一个等级。有的工蚁完全变成工蚁,有的工蚁也有后来的特征。也就是说,每只工蚁的生长发育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中间出现了一只工蚁。

所谓兵蚁,其实我们都可以想象它们是蚁群中一种专门战斗的蚂蚁。这种蚂蚁体型巨大,上颚发达,所以在蚁群中主要负责战斗,地位高于工蚁。它们发达的上颚不仅能撕碎很多大块的食物,还能在战斗中直接咬掉敌人的脑袋。然而,由于兵蚁的这种结构,它们很难进食,尽管它们有很大的力气。

相关问答:蚂蚁手打团手打了那些小说

蚂蚁手打团成立于2010年六月,是由原百度贴吧在清朝的生活吧手打书友们共同组织的热门小说手打团队,蚂蚁手打团先后手打了《在清朝的生活》、《名门喜事》、《侯门娇》等多部热门小说。

相关问答:蚂蚁之间是用什么通讯的,为什么很远的地方有食物蚂蚁能知道?

蚂蚁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昆虫,它们几乎无处不在,许多小伙伴在小时候一定也观察过蚂蚁,而是有许多好奇的地方,比如蚂蚁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它们是如何交流的?它们是如何记住回家的路的?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一下这几个问题。

蚂蚁是如何寻找食物的?

蚂蚁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在一个蚁巢中,不同的蚂蚁有着不同的分工,除了负责繁殖的蚁后和雄蚁外,其他的蚂蚁大都分成两个部分:担任“打手”的兵蚁和担任“家丁”的工蚁。不过,由于兵蚁和工蚁都是不具备生育能力的雌蚁,所以二者的界限不是特别的明显,简单的说在需要的情况下工、兵蚁可以自由的切换,在一般情况下,区分兵蚁和工蚁只能靠颚的大小,大的是兵蚁,小一点的是工蚁。

一个蚁巢是以蚁后为基础建立的,当蚁巢建立之后,所有蚂蚁的活动都是以蚁巢为中心的。起初,所有的工蚁寻找食物都是漫无目的的,它们会分成若干个小队向蚁巢的四面八方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在搜索的过程中,工蚁会不断的用触角去感知,蚂蚁的触角末端膨大,非常灵活,具有很强的气味分辨能力。在搜索的过程中,蚂蚁一旦感知的食物的气味,它就会在原地短暂的停留,之后它的触角就会不断的向四面八方活动,以锁定食物的方向,锁定食物的方向后,随着蚂蚁的移动,气味越来越浓,这样它们就找到食物了。

蚂蚁的路线规划

蚂蚁的体型很小,虽然它们能够拖到自身体重1000多倍的食物,也能举起自身体重50多倍的物体,但是蚂蚁的体重仅有0.05毫克-20毫克之间,也就是说一只蚂蚁就算是“大力士”也只能拖动50毫克-20克重量的物体,对于大多数的物体来说,显然力气还是太小,这也就意味着,通常一小队蚂蚁发现猎物后很难一次性将其搬空,此时就用到路线规划了。

一个蚁巢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工蚁的路线基本上就固定了,这是因为它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行进路线,而明确的方法也简单,就是通过在行进的路上不断的释放“费洛蒙”(信息激素)。

蚂蚁的费洛蒙主要分为两种:警报型费洛蒙和追踪型费洛蒙。这两种费洛蒙我们很难区分,但是对于蚂蚁来说,它们能够准确的分辨出来,如果一个方向有蚂蚁的天敌的存在,第一次探路的蚂蚁在感知到天敌后就会持续的释放警报费洛蒙,这样同伴就不会再走这条路。同样的,如果一个路线上布满了追踪费洛蒙,那么同伴就能通过费洛蒙准确的找到食物的所在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搬运食物的蚂蚁都会在路线上留下追踪费洛蒙,因为费洛蒙时间长了就会恢复消散,所以蚂蚁们必须不断的强化该路线上的费洛蒙浓度。

因此,在蚂蚁寻找的食物后,通常食物是一次性很难取完的,所以它们会在路线上留下“信息”,一是方便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二是可以在把食物运回家时告诉其他的同伴自己留下了一条通往食物的路径。当然,如果蚂蚁在离蚁巢不远的地方,它们还会释放一种聚集信息激素,此时蚁巢中的蚂蚁感知到之后,就会迅速地集合,前来帮忙。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蚂蚁虽然体型很小,但是其触角对这些信息素的感知范围可以达到上百米。

当然不同的蚁群释放的费洛蒙是不同的,通常不同蚁群的费洛蒙对于其他的蚁群来说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提醒它们这条路径上有竞争者,对于一些战斗力较弱的蚂蚁来说,它们就会主动规避。但是,对于那些战斗力很强,比如红火蚁、子弹蚁来说,这些信息素能够帮助它们找到掠夺的对象。

正是因为蚂蚁过度的依赖费洛蒙,所以有时候这也会成为一个致命伤,尤其是对于那些毫无视觉的蚂蚁来说,比如行军蚁的“死亡漩涡”。行军蚁完全不具备视觉能力,因为它的眼睛已经高度的退化,所以在成群外出觅食时,它们通常会跟随一只年长的行军蚁,而这种领头的行军蚁的行军路线靠的就是之前寻找食物的同伴留下来的,一旦寻找食物的行军蚁在某一处迷失了方向留下错误的费洛蒙,就可能导致领头蚁在原地打转,最后全部的行军蚁跟随领头蚁一起打转,形成“死亡漩涡”,而这些蚂蚁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力竭而死)。

总结

蚂蚁不会说话,也不会发出声音,所以它们的交流只能靠触角,而触角能够感知到的就是信息素(费洛蒙),蚂蚁在不同的情况下释放出不同的信息素来交流。而且蚂蚁一旦外出寻找食物,它们就会在路径上留下信息素,如果该方向没有食物,那么路径上的信息素是均匀的,如果有食物,那么该路径上的信息素就会变浓,这是它们通知其他同伴的方法之一,如果同伴还是没有赶来,它们要么是派小队中的一员回去通知,要么是一起搬运一部分食物回蚁巢后,再聚集更多的蚂蚁再次出征。

上一篇: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房地产骗贷案例)

下一篇:查询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