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

摆账网 知识与问答 2024-11-15 12:19:07

C

金融

编辑评论/注释

文章| 《中国金融》第6期,2022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小微企业在激发市场运行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既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银行业务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机制,加强保障,明确小额信贷发展战略。

集中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规划和推进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完善战略规划、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等顶层制度设计。充分激发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形成“全行一盘棋”的良好发展局面。

确立普惠金融发展战略。2021年,中国银行正式将普惠金融明确作为全行“八大金融”战略之一,举全集团之力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投入力度。紧密围绕产品创新、数字转型、综合服务、渠道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推动普惠业务跨越式增长、打造数字化线上化发展引擎、建设全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等系列战略目标。

强化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规矩”,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扩大普惠金融、小微业务的考核权重至超过10%,提高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业务占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备足粮草”,持续加大对小微业务的财务、人力、科技等资源投入力度,科学实施不良容忍和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点燃基层内生发展“自驱力”。

创建“量化积分评价体系”。注重强基础、练内功、提后劲,把分行小微企业服务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推动、风险管控、创新发展五大方面40多个维度,采取“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建立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承诺机制可积1分、研发区域特色线上融资产品最高可积3分,引导分行不惟指标、不惟考核,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项目”。

优秀的模式和强大的产品,打造统一的小额信贷模式。

自2008年在业内首创“信贷工厂”业务模式以来,中国银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务领域。近年来,以“综合经营、双轮驱动、三大利器、四种场景”为主线,着力构建金字塔形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以中国银行“惠心愿”为品牌,建立了涵盖行业、个体工商户、网络融资等八大系列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覆盖50多个领域。

对公对私一体运营。建立完整统一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由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管理全行小微企业法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小微客群,全面打通对公、对私营销管理、产品流程、数据系统与风控机制,实现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和风险分散化,形成“1 12”的发展合力。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上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平台 数据 模型”基础能力,推动展业模式由“专家经验式”向“数据驱动式”转变。目前中国银行已形成“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经营贷”“税易贷”五大线上产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余额较上年新增超过26倍。线下方面,持续升级“信贷工厂”,通过扩大准入范围、提升审批权限、优化流程机制、简化审查资料,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提升敏捷反应能力;2021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客户近14万户,授信余额近6000亿元。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分别建设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打造服务小微、三农、“双创”客群的前沿阵地。

四类场景灵活便捷。深度参与“智慧政务”建设,携手政府机构共建“数字共同体”;2021年,作为首家金融机构成功对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利用“政采贷”帮助政府采购上游供应商解决融资难题。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农主体提供“致富贷”线上融资产品,有效突破传统农业信贷“客户信息少、服务半径小、获客成本高、缓释不充分”等难点。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推出“单一窗口融资”及“外贸贷”等特色线上融资业务,根据企业的贸易结算、出口退税等情况自动核定信用额度,为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集成电路、数字安防及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科技等级、专家评审、财政资助、投融资阶段等量化评价体系,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小微客户成长。未来中国银行将秉承开放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1”个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4”类客群普惠服务边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务场景,荟

聚多元战略合作方,建设无界开放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求突破、勇创新,深化关键战略领域支持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三农经济、“走出去”“引进来”等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小微金融与科技金融、产业链金融、县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战略融合发展,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政合作体系。深化与工信部的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专属化服务”,做实“精细化管理”,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打造“‘专精特新’成长之路”专属模式,为“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各类企业提供集信贷、投资、申请辅导、撮合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大力推广“中银专精特新普惠行”、首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等主题活动。目前中国银行已为近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余额超过1100亿元,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

打造知识产权融资服务“首选银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帮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资源价值实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构建知识产权“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贯穿价值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环节的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针对传统知识产权融资三大痛点,研发普惠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知惠贷”:根据企业整体价值分级匹配不同的信用额度,应对知识产权“价值识别难”;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专利技术“评估变现难”;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缓解“风险控制难”。2021年,中国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贷款金额360亿元,质押登记项目超千个,各项指标居金融机构首位。

创新普惠型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质量、向‘N’要客群数量”的思路,加大对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应链上下游综合信贷支持,让供应链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深入拓展传统“强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业供应链,为供应链长尾端小微企业增信赋能;不断加强“强数据”模式下与电商平台或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借助数据链和证据链,将“1 N”拓展至“1 N N”;积极探索“强场景”模式下的生活场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场景业态。目前,中国银行已推出“华为惠贷”“小米贷”“美团贷”等多款普惠型“链式惠贷”服务模式,通过“单链探索——多链复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大企业、小企业、金融企业和服务平台全链条合作共赢的局面。

找准乡村县域振兴发展“中行赛道”。围绕“五大振兴”总体目标,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中行特色助农发展模式。产业振兴方面,陆续推出“农田贷”“光伏贷”等系列涉农产品,全面加大对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生态振兴方面,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打造“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绿色示范项目,推广“乐家贷”“宜居贷”等“美丽乡村”金融服务模式。文化振兴方面,研发“创业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支持研学教育、田园养生、拓展训练等新型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组织振兴方面,打造特色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区,畅通三农服务“毛细血管”。人才振兴方面,开设“乡村振兴学堂”和“慧政学堂”,支持乡村人才培养,帮助基层干部提升经济管理与社会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早在2014年,中国银行就在业界首创“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搭建中小企业全球互联互通平台,帮助企业深度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产业链。近年来,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迄今已举办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跨境对接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企业供需对接会、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活动等在内的89场企业对接活动,为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家企业提供“融资 融智”金融增值服务,受到各国政商界的广泛赞誉。针对后疫情时代企业需求变化,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构建集银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资、企业资源引进于一体的线上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供需专区、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主要功能上线,吸引近千家小微企业入驻。

促联动、聚合力,深化“一体两翼”综合服务

充分发挥综合化、多元化经营优势,调度集团整体资源投入社会关切和公益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发展,服务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村镇金融、消费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为特色的多维度、综合性小微金融服务格局,满足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银富登继续巩固全国最大村镇银行集团地位,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支农支小优势,建设以县域为“基点”的法人行机构、乡镇为“支点”的支行机构、商圈/产业链/协会为“触点”的普惠金融服务点的三级普惠服务网络,持续解决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中银富登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法人机构126家,在乡镇设立支行189家,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69个,覆盖16个省市、51家村镇银行。

中银消费深耕消费金融细分领域,打造以“乐享贷”抵押贷款、“好客贷”信用贷款,以及交易分期贷款三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简单、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服务,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及O2O“三位一体”场景应用,助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中益善源全力推进金融帮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场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务和区块链技术,研发“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平台,通过大爱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场、善源公益、公益档案等多种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快速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中银通支付积极践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为国内唯一的金融标准预付卡特许经营机构,先行先试跨行业、跨地区小额便民支付与一卡通用,帮助开启移动支付新生活。创新数字货币硬钱包,无需联网、无需密码即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支付不找零、支付无壁垒、交易更安全,满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额高频支付需求。

疏堵点、解难点,切实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终关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冷暖,向社会各界积极传递金融抗疫的温暖情怀,千方百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着力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减负降压,为打赢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贡献金融力量。

发挥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政策效能。综合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还旧借新等多种方式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计为普惠小微客户办理延期偿还本息超过1800亿元,惠及3万余家小微企业客户。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超过27%,3年来占比累计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

提升企业融资灵活性和便利度。先后推出“中银接力通宝”无还本续贷产品和“随时惠”随借随还服务方案,减少小微企业转贷环节、降低转贷成本,便利企业因需提取、随时归还、循环使用贷款资金。与商务部联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利用企业信用配置金融资源;在“中银商信贷”产品项下,服务客户超6万人,核定授信450亿元,授信余额达400亿元。

做好抗疫特殊时期服务保障。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银行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惠过年”普惠金融专项营销活动,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小微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融资、免费保险保障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期间服务客户超过7500户,核定授信超360亿元,投放授信超205亿元;活动被多地政府纳入属地“政策红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作为成立110周年的献礼之作,中国银行在2022年春节和冬奥盛会期间,进一步推出“千岗万家”普惠金融行动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用工、经营周转以及就业撮合等综合性支持,助力缓解社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真正做到“促千岗就业,保万家民生”。

金融赋能小微客群发展。创办“普惠金融研修院”产教融合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开放办学的“培养基地”、业务发展的“赋能基地”、前沿理论和先进实践的“交流基地”,陆续推出“普惠金融网络学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讲堂”“惠如愿·惠企行”小微企业论坛、“惠如愿·菁英荟”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训品牌,对内为员工搭建基础业务和前沿知识的学习平台,对外探索了一条银、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赋能员工、赋能集团、赋能客户、赋能社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