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4尼奥怎么复活(为什么黑客帝国尼奥复活了)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作为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系列的第四部,时隔18年又有惊喜回归,将于今日1月14日在国内上映。这部电影由三部曲导演拉娜沃卓斯基执导。基努李维斯和凯瑞的也将再次扮演尼奥和三一,其他许多经典角色如墨菲斯、史密斯和尼奥-奥比也将回归。
作为续集,影片延续了《黑客帝国》系列的一贯风格,比如新颖超前的科幻概念、深刻的内涵、翔实的台词。同时也有很多对前三部的致敬,尤其是第一部《黑客帝国》。这些致敬不是表面的,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意图。除此之外,续集中还加入了很多新的世界观设定,这些都是其他科幻电影和之前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这些设定和剧情让系列故事更加完整,相信也能让你在屏幕前眼前一亮。
以下文章含有剧透,请仔细阅读。
从电影经典的数字雨开始,第一幕就是警察追捕三位一体的场景再现。观众跟着巴格斯四处观看,视角变成了第一部电影的观察者。
在一段对话中,尼欧有种错觉,以为史密斯的嘴被封住了。这一幕正好和尼奥嘴巴被封住的那一幕相反,尼奥也变成了观察者。
电影中,Neo和Trinity被机器人复活后被放入新设计的电池仓,矩阵更新了一代。他们藏在里面,直到巴格斯的舰队历尽艰辛找到了尼奥。之后电影陆续还原并致敬了《黑客帝国1》中的多个情节,希望吉尼奥德通过熟悉的场景清醒过来。毕竟这些都是60年前Neo的真实经历。
比如巴格斯纹在手臂上的兔子图案。
墨菲在空白程序中向尼奥解释了整个故事。
墨菲和尼奥在虚拟程序的东方大厦里打架。
并还原Neo和Morpheus第一次见面,Morpheus拿出两颗药丸的经典场景。这些细节与第一个矩阵非常相似。
接下来的场景就更有意思了。《黑客帝国1》的电影画面投射在影院的幕布上,Neo等人驻足观看。作为观众,我们会在电影院看到这一幕。此时的观众就像电影中的Neo,现实和电影形成一个循环。在电影中,尼奥审视自己的过去,贝格斯和墨菲斯试图唤醒吉尼奥德,他需要意识到现实是虚假的。此时观众也在审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即影片前三分之一描述的“黑客帝国只是个游戏”的情节并不真实。
我认为向电影和《黑客帝国》三部曲致敬非常重要。导演有特殊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炒冷饭就能解释的。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在这些片段中,导演在不断地将观众置于“观察者”的角色,鼓励观众以更直白的方式审视和质疑自己。
如果要问我《黑客帝国4》讲了什么故事?导演想表达什么?我可能无法给出答案,但我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线索:质疑。我觉得导演的意图之一就是说服观众敢于质疑这个世界,质疑日常生活,面对现实的荒谬,然后清醒过来,开始反抗。
《黑客帝国》系列中的世界观相当大胆,各种科幻概念也吸引了不少粉丝,其中不少人在前作中感受到了《黑客帝国》对现实的隐喻。但沃卓斯基姐妹曾在采访中表示,每一部三部曲其实都是在颠覆观众的认知,目的是鼓励观众质疑。当观众认为真相是这样的时候,影片反转剧情,不断提醒观众是否陷入了自己创造的新“矩阵”。
matrix的英文单词Matrix有环境的意思,特指孕育某种意识或思想的环境。人工智能创造了一个环境,通过洗脑把人类囚禁在其中,让人类误以为一切都是真实的。这是矩阵。沃卓斯基姐妹想表达的是,现实社会可以是矩阵,个人可以是矩阵,电影可以是矩阵,一切都可以是矩阵。我对此的理解是,人有各种圈子和社群。只要它们里面的信息不对等,就一定存在“矩阵”,也就是囚禁我们思想的无形牢笼。矩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一直追问下去,才能窥见真相。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看第一部,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把人类从虚拟世界解放出来的英雄的故事。看完第二本书的结尾,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建筑师”的阴谋,救世主尼奥竟然是工具人。看完第三本书,你就会明白,主导矩阵革命的其实是先知,你对Neo发出的金光和巨大能量感到不解。到了第四部,这个“鼓励大家质疑身边的矩阵”的暗示就变得更加直白了。举几个例子:
第一,导演放弃了经典的绿色滤镜,让色调更贴近现实。仔细看的话,母体的色调设计的非常丰富。也许不仅仅是因为第三本书结尾萨蒂改变了天空,还有一些其他的隐喻。
《黑客帝国》中的蓝色调,咖啡店和人的衣服,巴格斯的蓝头发和分析师的眼镜,大多都代表虚幻的蓝色。而不是三部曲里的暗淡无光,毫无生气,可以清晰的辨认出是《黑客帝国》世界的绿色调。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为新一代分析师的不同思路。用他的话说,就是用娱乐、欲望等诱惑性的感情来控制人类,而不是像上一代建筑师那样追求严谨的数据。
其次,Neo复活后被藏在一个新的矩阵里,而分析师让他不质疑世界真相的方法就是把他的记忆变成他亲手创造的游戏。对于分析师来说,告诉Neo他的经历是虚构的娱乐产品,比告诉他不存在更容易接受,这特别具有讽刺意味。
于是Neo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游戏设计师,但他却过着悲惨的生活,因为他的精神总是在与之前的记忆作斗争,分析师骗他继续服用蓝色药丸来抑制他的焦虑。按照他的说法,人类越是被这样折磨,就越相信这个世界。对人类欲望和恐惧等感觉的依赖,有助于分析师创造新一代更高效的矩阵。这是现代社会人的欲望和焦虑,也可以说是人性的短板。
第三,电影中的新矩阵加入了很多现实世界的真实元素,比如调侃华纳,仿佛打破了第四堵墙,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惊喜。这相当于导演直接说明矩阵隐喻是现代的。
社会,直白地警告我们不要被娱乐、媒体、资本、信息等封闭在一个矩阵牢笼里。第四,有多个细节都能说明设计师把矩阵的时间设计成重复的、像土拨鼠之日一样的循环。尼奥和游戏公司的那些人一样,在循环中每天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除了尼奥几乎没有人主动寻求改变。这一点同样隐喻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麻木,就像系列经典台词说的那样“几十亿人这样活着,却对此毫无感知”。
第五,尼奥战胜史密斯之后,为锡安的人类带来了和平,人们把尼奥奉为传奇,并把发现他的墨菲斯也选为议会主席。而机器世界内部却产生了分歧,新的势力崛起,战胜了想要保持和平的旧势力,人类再次面临战争。而由于墨菲斯的固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锡安的陷落。最后奈奥比带领幸存的人类逃到新家园建立了新城市艾欧,指挥官奈奥比对此评价到:“锡安陷入了过去,它陷入了战争,陷入了它自己的矩阵里”。这里她提到了人类团体也会创造囚禁自己思想的矩阵。
拉娜沃卓斯基此前透露,时隔18年开启续作,并推翻自己曾经说过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已经很完整,坚决不拍续集”的言论,是因为她发现现在的社会比20年前更像矩阵。如今,这个时代充满各式各样的娱乐和海量的信息,人们与机器、电子屏幕的联系更为密切,生活中所有人都低头抱着手机。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不就是一种“矩阵”吗?我们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陷入了什么样的“矩阵”里呢?
《黑客帝国:矩阵革命》已经在1月14日上映,相信你走进电影院一定能体会到新颖的科幻概念、深刻的台词和凌厉的打斗场面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如何评价匈奴王阿提拉和他的帝国?
谢邀。阿提拉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天才的军事领袖、最伟大的战神。他和他的勇士,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似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虽然他并没有看到罗马帝国的最终消亡,但正是他与帝国的连年战争,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走向衰落。
匈奴帝国虽然不是阿提拉创建的,但是在他手中达到巅峰。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包括了如今亚洲大部、欧洲大部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内疆域。他本人和他的骑兵,被喜欢他们的人赞为“上帝之鞭”,意思是神指定的惩戒者。
而另一部分人,则将他们看作最邪恶的烧杀抢掠者,马蹄踏过之处,寸草不生,白骨遍地。这也与阿提拉出生的环境和从小受到的训练有前。阿提拉出生于匈奴皇族,一生下来,就被抱离母亲,跟着父亲在军营里厮混长大。
匈奴对于男性皇室成员的教育方式十分特别,8岁时会被放在马上生活足足两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不准下地,吃喝拉撒睡行,全在马背上。据称绝大多数皇室小男孩,连两周都抗不过去,但阿提拉成功了,所以他的父亲和叔叔特别喜爱他。
阿提拉的叔叔是匈奴大单于,但没有孩子,将阿提拉和他的哥哥弟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阿提拉12岁时,作为皇子被送到罗马当人质。回到匈奴后,他一直跟在父亲和叔叔身边作战,渐渐成为匈奴功劳最大的战将。
公元434年,25岁的阿提拉和哥哥布莱达从叔父手中继承了王位,共同掌权。但不久,他设计杀死了哥哥,成为独一无二的匈奴王。从此,他开始了多年比父兄辈更加血腥的开疆拓土、万国进贡之战。由于他战无不胜,所以获得的黄金、赎金、土地,连年翻番。
那时的罗马人,日耳曼人,高卢人,斯拉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全都怕他,于是要么臣服,要么进贡,要么远走英伦、北欧。如若不然,他们的命运将会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因此,在反对阿提拉的人眼里,他又是暴君、残酷的屠夫。
大小国家城邦们纷纷与他签署和平协议。但在阿提拉的威压下,这些协议大都极不平等,让对方丧权辱国。即便如此,阿提拉有时依然会找个借口,想打便打,说翻脸就翻脸。所以阿提拉的敌人,在怕他的同时,又恨极了他,数次派人暗杀他,均未成功。
阿提拉最后的命运也十分神奇。他不是死在战场,更非死于敌手,而是死在自己的床上。据称是因为新婚狂欢,他喝醉了回到帐篷倒头便睡。半夜不知何故,他却大流鼻血不止却依然未醒。就这样,他自己把自己呛死了。
阿提拉死后,他的3个儿子瓜分了他的帝国和财产。但是其中两个儿子被揭竿而起的叛乱杀死。只有小儿子迁到东欧和西亚地区,活了下来。匈奴帝国,就这样土崩瓦解。